近日,新丰县第二小学携手马头镇中心小学、黄礤中心小学的教学团队开展了同课异构专题研讨交流活动。县教育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各校的教学团队老师共5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语文组开展了统编版教材年级下册《假如我在野外迷了路》的异构活动。二小的陈莉芬老师、马小的王育芳老师、黄小的吕芳雅老师共同执教这一课。虽然三人执教同一个课题,但每位老师能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大家带来了风格迥异的精彩课堂。
数学组开展了北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认识角》这一课的异构活动。二小的谭小芬老师、马小的张东媚老师、黄小的廖玮锋老师共同执教这一课。走进廖老师的课堂,从她从容的教态、清晰的思路等可以看出,新老师成长得很快,也看出她能较好地把握新课程的理念。谭老师的课设计立足生活,找准认知起点。上课初始,课件出示了楼房建筑物,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找出建筑物特点。从钟面、扇子、红领巾等学生耳熟能详的物体中抽象出角,让学生既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很有亲切感,又体现了数学学习过程就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学生能初步认识角的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再回归生活,从周围实物中找角,深化学生对角的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张老师能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一是)让学生找角,学生兴趣盎然,找到了宣传栏、桌子、班务管理栏等地方的角,并且意犹未尽;二是让学生触摸三角尺上的角,说出感受,体验角的形状;三是画角、比角、玩角等都体现了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教学理念。
英语组开展了pep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4A》这一课的异构活动。龙小琼、黄丽菲及黄嘉慧三位老师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经过深入的研读教材,分别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三节课均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情境,并充分利用英语教学本身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各有千秋。龙老师,课堂驾驭能力突出,亲和力、表现力强,在解决课文内容的同时环环相扣引入新的单词句型,情境设计贴近生活主题。黄丽菲老师老师以有趣的单词引入教学情境,操练形式多样,且充分挖掘孩子能力。教师的肢体语言丰富,基本功扎实,教学环节设计流畅自然。黄嘉慧老师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句型的方式新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板书设计尤为美观。
科学组开展了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斜坡的启示》这一课的异构活动。江绍伟、应明珠、潘希蔼三位老师对这节课都能遵照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设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和记录观察、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通过这样的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较好地认识了斜面,了解了斜面。
应老师的课设计贴近生活 轻松引入新课:在新课前利用课件出示“一位工人把两罐油搬上车很吃力。”让同学们帮助想想办法创设了情景,根据学生对生活了解引入课题。这样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了斜面这种简单机械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潘老师的课适时引导,落实自主学习: 学生在做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实验时,一些小组实验后竟得出书的高度不同但拉力大小一样的数据,是因为斜面搭靠书的位置变化所至,潘老师适时的给予引导,提示学生考虑这个极易被忽视的条件,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的数据就能自行得出结论。可见课堂上教师的适时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
江老师巧设游戏,突破教学难点: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在处理本课的教学难点——发现变形斜面这一环节时,江老师采取了以玩代讲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让每位学生准备纸制的直角三角形(斜边涂上红色),然后让学生将纸剪成的直角三角形缠绕在笔杆上(沿着直角边卷)进行反复地玩,目的是让学生边玩边思,涂有红色的斜边绕在笔杆上后,变成了螺旋的形状,得出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这一活动表面上看是在玩,实则是重在发现,意在让学生留心观察它所发生的变化。他把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涂成红色,这一做法看似简单,但却是一个巧妙之举,因为若无红色的印迹,学生玩多少遍也很难发现这种变化,所以这一细节的处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活动后,在中小学各组负责人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研讨活动,全体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畅谈自己的体会,交流各自的心得,研讨氛围融洽热烈。
语文科组的讨论尤为热烈,县教育局语文教研员刘丽华校长也参加了该项活动。他们围绕“巧妙引导,读出诗味道”这一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英语组的教师,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数学组的老师在县教育局教研员谭小宝主任及罗小兰主任的带领下,围绕“”聚焦数学核心素养,探索认识图形教学”这一主题展开了讨论。
科学组的老师在赖雪兰副校长的带领下,围绕“如何组织和进行学生实验教学的探讨”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组织学生进行试验一定要注意吧实验的要求玉学生说清楚,遵循“现象——猜测——实践”的实验模式,从而保护学生对实验的探究欲望。
此次活动采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引发了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参与度高,实效性好,还为教师们提供了研讨平台,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达到了研讨、分享、提高的目的。
(撰稿人:赖雪兰 审稿人:黄璧禾)